晚清风尚——东莞可园馆藏铜版画展
前 言
铜版画又称“西洋铜版画”,发明于15世纪,是一种以铜作版材的凹版印刷画,通过刀具雕刻或酸液腐蚀等手段并运用机器压印办法使涂抹于铜版凹处的油墨或颜料附着在纸张上从而获得图样。 铜版画传入中国已有二百多年历史,18至19世纪是欧洲铜版画发展的“黄金时代”。展览中的40幅作品,正是出自这个时期的英国画家托马斯·阿洛姆之手。他利用铜版画的艺术创作来展现晚清中国的风景、习俗、艺术、宗教仪式,从而反映中华民族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差异性,以及东方古国的传统习俗与生活方式。 希冀此展能让大家了解19世纪中国社会、经济与文化状况,了解不曾久远的历史,分享铜版画的写实细腻的艺术风格。
主办单位:东莞市可园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2年4月20日至5月10日 展览地点: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综合展厅 部分展出作品: 1.《清朝高官府邸中的一场晚宴》 画 家:T. 阿洛姆 雕刻家:G. 帕特森 高官府邸宴请客人,席间礼仪繁多,主宾边吃喝边看戏,其乐融融。 2.《重阳节放风筝》 画 家:T. 阿洛姆 雕刻家:A. 威尔莫尔 中国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人们登高望远的重阳节,这一天,去郊外放风筝遂成习俗。孩子们正在尽兴地放起中国风筝。 3.《广州附近一座中国商人的住宅》 画 家:T. 阿洛姆 雕刻家:W. H. 卡彭 广州富商多,建造的别墅不仅有江南园林的格局,也透露出岭南民俗、风物的韵味。 4.《养蚕选茧》 画 家:T. 阿洛姆 雕刻家:A. 威尔莫尔 古代中国,得天独厚的江南各省最适合桑蚕成长,全家女士上阵的家庭式养蚕、丝绸业异常发达,产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 5.《北京圆明园的正大光明殿》 画 家:T. 阿洛姆 雕刻家:E. 布兰德得 正大光明殿长120英尺,宽45英尺,外列一排木柱环绕内殿,并支撑沉重的挑檐;内殿的贴壁厅室设置了方格柜架,上覆油纸,可推开通风;作为觐见厅,见证了帝国的繁盛、衰落和屈辱。 6.《澳门南湾风景》 画 家:T. 阿洛姆 雕刻家:W. H. 卡彭 一排西式楼房耸立在长廊式的妈阁广场外,沿海的商贸极为频繁。葡萄牙总督就住在广场边的楼房里,英国也在此设立了商馆。 7.《中国的长城》 画 家:T. 阿洛姆 雕刻家:J. 桑兹 绵延万里的长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8.《一名信徒正在抽签算命》 画 家:T. 阿洛姆 雕刻家:奥热·福克斯 一名信徒神情紧张地拿起签壶振摇抽签。抽签算命,就是凭所求得签条上铭文,算出求签者的吉凶祸福。